簡體版 英文版 寄給朋友 政府新聞網
立法會十二題:預防兒童和青少年自殺
*****************

  以下為今日(十月十四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葛珮帆議員的提問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的書面答覆:

問題:

  根據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上月公布的數據,本港自殺率自二○○三年以來持續下降。然而,15至24歲年輕人去年的自殺率比前年上升1%至2%。自本學年於上月開始至今,已有三名11至21歲的學生自殺身亡。研究中心在二○一三年以電話訪問了1 010名12至29歲青年,發現有30.9%的受訪者受到情緒困擾,而當中有28%的人沒有向任何人求助。另一方面,教育局於今年九月更新《學校行政手冊》,當中有關「學生自殺個案」的部分提醒教師「不應在事後對意圖自殺的學生給予過分的安慰」。有臨床心理學家認為該部分的相關內容或會誤導教師。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過去五年,與兒童和青少年自殺有關的數據,包括自殺身亡、企圖自殺、因有自殺念頭而求助的個案數目;

(二)過去五年,當局有否在中小學相關課程加入心理健康的內容,使學生更認識自己、辨識同輩有自殺傾向的警告信號,以及更主動尋求協助,以避免自殺事件發生;

(三)過去五年,當局有否加強向兒童和青少年宣傳珍惜生命的信息,並告知他們及其家長有何途徑尋求協助;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四)過去五年,當局有否向有關的非政府機構增撥資源,為有自殺傾向的兒童和青少年及早提供適切服務;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五)過去五年,當局有否參考外國經驗,研究如何降低兒童和青少年自殺率;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六)鑑於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許多受到情緒困擾的兒童和青少年沒向家人及教師求助,過去五年,當局有否透過發出明確指引和舉辦講座,教導家長及教師如何(i)及早察覺兒童和青少年有自殺傾向的警告信號,以及(ii)向他們提供適切協助;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葛議員的問題,我現答覆如下:

(一)根據政府統計處提供的最新資料,過去五年本港已知的兒童及青少年自殺死亡人數列於附件一。

  本港並沒有企圖自殺或因有自殺念頭而求助個案的官方統計數字。現時有三間非政府機構提供專為防止自殺而設的熱線服務,這些熱線服務在過去五年收到的自殺求助個案數字列於附件二。

(二)香港的中小學課程,涵蓋情緒管理、疏導負面情緒、確立自我等學習內容。

  在小學階段,常識科的「健康與生活」學習範疇有助學生了解積極生活的重要性,從而愛惜生命。初小的相關課題包括認識自己,明白個人的情緒,及如何處理壓力和挫折等;在高小階段,常識科的課程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向人表達個人的焦慮、緊張及疑問,並在有需要時為自己或朋友向長輩、輔導人員或機構尋求協助等。

  在中學階段,初中生活與社會科的課程則包括「認識自己,做個自尊自信的人」、「過樂觀、積極的人生」和「鞏固自信,提升抗逆力」等課題,有助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而高中的通識教育科則涵蓋有關青少年成長的轉變和挑戰、處理壓力和人際關係、健康生活模式等學習內容,加深學生對自我的了解,培育他們以正面積極的態度,處理生活上或會遇到的挫折和逆境。

  學校亦會透過提供生活體驗學習經歷,提高學生的抗逆力。教育局鼓勵學校營造一個關愛和諧的校園環境,加強家校合作及朋輩互助,幫助學生能以正面積極的人生態度,面對及處理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難和挑戰。此外,學校亦會運用班主任課、德育或生命教育課節等,幫助學生迎接成長和生活轉變。許多中小學亦積極設計一些富校本特色的課程,並與大專院校、政府機構及非政府機構合作,為學生提供生活體驗的學習經歷或成長計劃,提升他們的心理素質和抗逆能力。

(三)在公眾宣傳和教育方面,社會福利署(社署)一直與相關的政府部門協作,透過不同的活動及媒介,例如宣傳物品及宣傳短片等,向社會各階層人士傳遞「辦法總比困難多」、「擁抱希望,珍惜所愛」等正面信息,強化他們的抗逆能力,及鼓勵面對困擾或逆境的人士(包括兒童及青少年)及早求助以解決困難。社署亦於二○一四年推出名為「親子小錦囊」的動畫系列,分享有效管教子女及培養子女抗逆力的成功要素,短片已在公共交通運輸系統播放及製成光碟廣為派發。除了發放積極正面的信息外,這些短片中均有清楚列出不同的求助渠道和熱線。社署已將近年所製作的宣傳短片上載YouTube,方便公眾瀏覽。公民教育委員會自二○一一至一二年度起,以「愛自己.愛家人.愛香港.愛國家」作為重點推廣主題,以助培養正面積極的人生觀及對抗逆境的能力,堅毅追求人生的目標,並於二○一二至一三年起,加入熱愛生命為推廣主題內容。

(四)社署自二○○五年起透過資助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自殺危機處理中心,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不同的專門服務,包括外展服務、即時危機介入和深入輔導服務。該中心近年更因應年青人推行「網蹤人計劃」,定期搜尋含有「自殺」或「尋死」等字眼的網誌,並設立網上論壇、電子郵箱及聊天室,及早識別及主動接觸有自殺念頭的網絡使用者,以疏導他們的負面情緒,提供及時的支援及令他們打消輕生的念頭。此外,中心透過上載個案故事及製作錄影帶等,推廣正面的人生觀,以及為使用者提供有關的社會服務資訊。因應服務需求,社署已在二○一四至一五年度提高對該中心的資助,並會於二○一六至一七年度將上述網上預防自殺服務納入為恆常服務。

  此外,社署資助香港青年協會設立「關心一線」青年熱線服務,為6至24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安全網,協助他們面對成長上的不同危機,提升其解決困難的能力,並透過電話接觸處於高危情況的兒童及青少年(尤其是有自殺危機的兒童及青少年)以便穩定其情緒,提供輔導及轉介服務。

(五)參考其他國家以地區為本介入的經驗,社署於二○一一年委託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在北區推行以社區為本的預防青少年自殺先導計劃,以助制定有效措施。社署現正與研究團隊檢視該計劃的成果,亦會研究把計劃的成功經驗推廣至香港其他自殺風險較高的地區。社署亦一向鼓勵非政府機構參考其他國家加強預防兒童和青少年自殺的經驗。例如,有見於青少年使用互聯網的普遍性及借鑑外國經驗,社署資助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設立網上平台,透過互聯網及早識別有自殺念頭的青少年。

(六)教育局一向致力提升教師和學校人員了解、及早識別及處理有情緒困擾學生的能力,並於二○一一年出版了《學校處理學生自殺電子書:及早識別、介入和善後》,以及在《學校行政手冊》備有「學校如何幫助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學生」指引。局方建議學校採取「三層支援模式」,分別由教師、輔導人員及專業支援人員,提供不同程度的識別及支援,並與家長緊密溝通,協助受情緒困擾及可能有自殺傾向的學生。

  同時,教育局每年都會為教師提供相關培訓,包括中、小學教師學生訓育及輔導證書課程、120小時的「以心理學方法處理學生行為問題的有效策略」專題課程;亦會以「支援有情緒及行為問題的學生」為主題,每年為中、小學舉辦全港性研討會,並邀請專業人員,如精神科醫生、教育心理學家、學校社工等分享識別及支援的方法。此外,教育局亦於二○一一/一二至二○一四/一五學年期間聯同醫院管理局為教師/輔導人員舉辦多場有關精神健康問題的研討會,加強他們對學生情緒困擾的警覺性,以及早識別有需要的學生,為他們提供適當的支援。

  在支援家長方面,全港65間由社署或非政府機構營辦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22個家庭生活教育服務單位及2間綜合服務中心不時舉辦與家庭生活教育有關的座談會、講座、小組、展覽等活動,內容包括教導父母及早識別有情緒問題及自殺意念的子女,及在有需要時向有關服務單位求助。此外,學校社工會與學校訓輔老師及地區上相關的服務單位緊密協作,透過不同活動加強家長對自殺問題的認識,好讓他們知道如何及早察覺徵兆,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教育局亦會透過網上的「家長電子專訊」及「訓輔專訊」等渠道,提醒家長協助子女面對困難。



2015年10月14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6時51分

列印此頁